传承大庆精神,打造科技法庭现代化
大庆精神的核心是爱国、创业、求实、奉献;铁人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忘我拼搏、艰苦奋斗、科学求实、无私奉献。乘风法庭各项工作能够快速发展站排头,靠的是“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大庆、铁人精神,用艰苦创业和科学求实的工作作风和态度,积极创造条件,取得各方坚实的物质及科技支持。
1、国家政策扶持、各级领导和企业关怀是乘风法庭发展的动力源泉。法庭的组建、法庭科技含量的提升、基础设施的大力投入,都源自国家政策的要求和扶持。乘风法庭组建以来,最高院原院长肖扬、原副院长唐德华、省高院张述元院长、大庆中院于大海院长等几任院长、以及省市政法系统的领导都深切关注乘风法庭的发展。
初建时的乘风法庭,由大庆石油管理局提供钻井一公司一处地点作为法庭办公场所。但随着案件的增多,审判科技含量的需求,原有办公环境已不适应新的审判形势和法庭发展的需要,在区委的领导下,在区政府 、区人大和区政协以及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等社会各界的关怀支持下,法庭于2004年6月进行重新改扩建,同年12月2日就竣工投入使用。在改扩建法庭时,我们严格按照最高法院“建设规范化法庭,实行三区分开”的规范化法庭要求,在法庭结构、科技含量等方面进行了大胆创新。改扩建后的新法庭建筑面积1830平方米,三层楼、双侧走廊格局,充分体现了现代化法庭三区分开的特点,法庭一层为审判区,主要设置立案中厅,三个审判法庭和速裁庭及值班室,分为当事人通道和法官通道,外来人员通过当事人通道直接进入审判法庭,法官从办公区通过法官通道进入审判法庭;二层为办公区,主要是法官办公室,会议室和荣誉室。法官实行集中办公;三层为综合生活区,主要有法官食堂,干警休息室、健身室、备品库、食堂等。
2、大庆中院党组、让区法院党组的关注领导是乘风法庭发展的坚实基础。中院党组十分关心乘风法庭的工作,涉及法庭发展的问题中院领导亲自过问,亲自协调,我院党组对法庭物质投入、人员配备不断加大力度,尤其在科技化建设上,全力提供技术支持,实现了审判环境内网、外网全覆盖,在全市率先实现了审判流程微机化、无笔化,实现了审判流程局域网全院一体化,达到了审批流程网上操作、办案程序方便快捷、便于案件质量追踪监督的效果。在外网建设上,法庭在三个审判庭配备了台式电脑,通过无线网卡随时上网查询案件相关法律法规,便于化解矛盾,使当事人胜败皆服。为增加庭审科技化含量,法庭安装了多媒体举证系统、庭审全程同步录音、录像系统,方便当事人举证、便于查清案情、规范庭审秩序。此外,法庭安装了安检系统、监控系统以及红外线防盗报警系统,保障了法庭秩序,有效防范意外事件的发生。法庭配有打印签章机,实现签章系统化,便于调解书、判决书的及时下发,杜绝了当事人庭后反悔、案件反复等现象的发生。
3、全体干警的创新工作是乘风法庭发展的凝聚力量。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广大干警在庭长宋玉庆的带领下,在传承大庆、铁人精神中,不断开拓创新、科学发展,为使法庭记得辖区群众的欢迎和拥护,他们创建了“七有七全”的科学化、现代化法庭,让群众走进法庭,享受到了公正司法和司法为民的温暖。他们法庭内设有当事人休息区,在大厅内、走廊全安放了座椅,解决了当事人站立排队、拥挤等候的问题;设有当事人存放包裹的电子柜,供当事人存放衣物服务器,不仅方便还防止遗失;设有纯净水饮水机,不仅解决当事人喝水难的问题,而且能喝上优质水;设有报刊书籍架,供当事人在等候、咨询、立案时阅读;设有急救药箱,箱内装有紧急救治心脏病等突发疾病的药品,以备紧急情况下使用;设有法律监督台,他们把全庭干警的照片、职务公示在监督台上,方便当事人联系、监督;设有电子触摸屏,让当事人在这一现代化的“屏幕”上,查找到所有诉讼资料等。为了使便民利民更加科学化、现代化,他们引进了一台巡回审判车,车内设有功能齐全的审判庭,专用电脑、专用打印机、专用签章机,内外网覆盖、庭审全程录音及法律宣传材料,当事人在巡回审判车上从立案到结案,享受到了全方位“一条龙”式的司法服务。
走在行知路上,乘风法庭将以最高法院院长周强:“忠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牢牢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不断提升司法公信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司法保障”的讲话作为指导,传承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始终不懈,推动法庭各项工作科学发展,不断增强服务意识、不断强化案件质量、不断提升队伍素质、不断拓展服务渠道。在已取得的成就的基础上,反骄破满,不断创新发展,绝不辜负领导的重托、人民的期望,把荣誉做为前进的动力,把司法为民以及人民法官为人民的宗旨提升到一个全新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