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 法院动态

传承大庆精神、铁人精神 打造“大庆石油人的法庭”系列报道之三

  发布时间:2014-09-16 09:03:10


 传承大庆精神,创新服务模式精细化

     乘风法庭根据大庆油田“茫茫草原立井架、云雾深处把井打”的点多面广地域特点和石油工人“哪里有石油哪里就是我的家”的工作性质,结合工作实际,创建了“四庭一会一点的全新服务模式”,使司法为民以人为本接地气,执政为民通下情,更加便捷化、具体化、精细化。

     “移动法庭”。“移动法庭”他们坚持了多年。以前办案时是携带手提电脑和小型打印机等办公设备,走进村屯、集市、商场、市场、家庭乃至油井旁等处,就地提供法律咨询、受理、办理简易纠纷。两年来“移动法庭”出庭办案300余次,现场接受群众咨询4000余人次,发送宣传单6000多份,现场解决纠纷400余件。既减少了群众往返法庭的奔波和路费,降低了诉讼成本,又通过办案扩大了法律宣传效果。 “巡回法庭”。对赡养、相邻关系、人身损害、简单债务纠纷等具有普遍教育、示范意义的案件,他们立案后不坐堂办案,而是采取巡回审判的方式,到当事人的居所地开庭,在纠纷发生地调解。特别是对年老体弱的当事人,坚持上门服务,到当事人家里开庭,让当事人亲属、朋友、邻居参加旁听。巡回法庭在为当事人释法析理的同时,也使旁听群众受到了教育,取得了“办结一案,教育一片”的作用,深受百姓欢迎。两年来巡回法庭开庭45场,现场就地审结案件36件,受教育群众近万人。被告何某患有严重股骨头坏死,瘫痪在病床上生活 不能自理。妻子王某虽体贴入微的照顾却没能唤醒其对生活的信心,其多次自杀未果。今年元宵节前一天,何某再次寻死,妻子劝阻反遭其殴打,妻子遂到法庭提出与其离婚。法庭立案后,感觉妻子多年对丈夫不离不弃,双方应该是有感情的,针对原告这种“负气”离婚的特点和被告人的身体状况,他们采取巡回审判的方式,不但使双方解开思想疙瘩重归于好,而且说服了王某,使其恢复了生活的信心。“夜间法庭”。法庭辖区内大型油田企业27个,职工10多万人,特别是一线职工白天工作忙,如果按正常工作时间走法律程序,把有纠纷的职工传到法庭诉讼,会影响油田生产。为方便油田职工诉讼,让他们解决纠纷和工作两不误,他们提出“宁可法官吃尽千般苦,不让油田职工多跑半步路”的口号,把开庭调解时间由早晨九点钟改在晚上七点钟后,法庭干警们挑灯夜战,为油田职工解决纠纷(后来这一专门为油田职工的便利举措也扩展到普通群众)。两年来,法庭干警共310人次参加夜间办案,共送达材料1000多份,调查取证材料300份,“夜间法庭”结案265件。“社区法庭”。为加强指导人民调解工作,法庭在各社区居民点建立“社区法庭”及时调解纠纷化解矛盾。“社区法庭”建立以来,协助社区调解组织调处纠纷300多件,提供法律咨询1500多人次,送达各种材料200多份。社区居民们说:“法官把这里当成家看待,常来常往不断流。”今年正月初四下午4时,法庭接到东湖社区打来的电话,有对夫妻打架难解决,要到法庭离婚,问该怎么办,庭长二话没说,告知当事人不要离开社区办公室,随即安排法官和书记员来到社区,耐心细致做起了这对夫妻的思想工作,使夫妻双方和好。“家庭建设研究会”。法庭婚姻、家庭纠纷年受案在700件以上,且居高不下。为此,他们创办了“家庭建设研究会”,通过定期与企事业单位召开联系会,全面了解相关企事业单位职工的家庭生活问题,从而推进解决家庭矛盾纠纷。通过“家庭建设研究会”使婚姻家庭案件调解率大幅提高。今年二月,法庭审理了一起离婚纠纷,原告是大庆市某中学的老师,被告是油田买断职工,双方分居已经三、四年,矛盾由来已久,而且双方一直为六岁的儿子归谁抚养的问题不断诉讼,两人之间也经常因为孩子的问题在家里、单位争吵不断,矛盾逐日升级,因两人家庭矛盾东湖分局出警记录就有五次之多,庭审中双方的态度更是异常激烈,毫不退让。我们与学校的校长、老师一起对原告进行劝说,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告知其孩子毕竟这些年都是和母亲一起生活,不应该改变孩子的生活习惯,作为母亲可以给予孩子无微不至的关怀,在多方劝说下,原、被告双方终于达成谅解,持续了多年的争子纠纷终于画上了句号。“便民服务点”。他们针对银浪牧场距法庭较远,群众诉讼不便,法庭建立了“便民服务点”,每周四派干警轮流到便民服务点办公,解决当地村民的纠纷。去年8月份,银浪牧场便民服务点案外成功解决了22起奶站拖欠农民奶资的纠纷。春耕在即,为及时解决纠纷,法庭人员全体出动,分头做工作。一方面深入奶户家劝解奶户稳定下来,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权利,另一方面到奶站耐心教育奶站经营者,让其及时清偿奶资。当得知乳粉厂欠奶站奶资后,我们马上打电话与乳粉厂进行沟通,最终使三方达成协议,乳粉厂先为奶站经营人垫付10余万元奶资。此纠纷的解决仅用三天时间,奶农们高兴的说“乘风法庭的便民服务点真是方便群众啊”。自建点以来,共接受牧场农民咨询300余次,现场解决纠纷40余件。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