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 图片新闻

敞开大门 邀请百姓“逛”法院

让胡路法院举办首次“法院开放日”活动

  发布时间:2013-07-01 12:48:00



公众参观法院办公楼审判区


公众参观院史馆


举行“法院开放日”座谈交流会


群众代表们畅所欲言

 

为进一步推进落实我院“两个年”活动(司法质效和司法作风建设年),增强人民法院工作的透明度,满足辖区百姓对司法的进一步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628日,让胡路法院举办了首次“法院开放日”活动。邀请部分区人大代表,部分区政府、社区、街道工作人员及人民群众代表走进法院,各处“逛逛”,与法院零距离接触。

受邀参加“法院开放日”活动的各界人士共计20人,在法院讲解员的带领下,先后参观了让胡路法院立案诉讼大厅、信访接待室、法官办公区,走进了庄严的审判法庭,近距离观摩了正在进行的开庭庭审现场,着重参观了院史馆、干警活动场馆及法院富有特色的文化建设。

参观结束后,在魏文斌副院长的组织下,代表们在七楼审委会与部分法院工作人员进行了互动交流。

认可:神圣感增强,神秘感消失

区人大代表、乘风社区第二居委会党支部书记在座谈会上表示:“我曾四次参加让胡路法院举办的征求意见、座谈会等各类开放性的法院活动,此次参加让胡路法院“法院开放日”活动,是第一次真真正正零距离接触法院的各项工作,走进法院综合审判办公大楼,我感受到的是法院的庄严与神圣,走近法院工作,对法院的神秘感也渐渐消失,很多疑问无需再问——“法院开放日”在法院与群众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畅通了民意诉求。做为基层人大代表,我平时最关注的就是信访工作,我认为法院各项工作的公开,有利于防范信访苗头和妥善处理已经发生的信访案件,堵水不如放水,把群众的诉求引进来,再疏导开,将更能促进辖区的稳定与和谐。期待下一次的“法院开放日”活动会有更多的群众参与进来”。

质疑:能不能让百姓少跑“冤枉道儿”?

座谈会中,当许多参会代表对法院的硬件设施、文化建设、法官面貌等纷纷表示认可时,其中一位群众代表却对法院工作提出了质疑。他表示,他的一位好朋友来让胡路法院咨询立案事项时,法院工作人员告知了立案所需的相关手续,却未告知所需材料的份数,当他来法院立案时,其所开具的唯一一张介绍信,在查阅档案时被法院档案室留下,导致立案时缺少介绍信而被立案庭告知无法立案。为此,他的朋友多跑了一趟“腿”,费了不少周折。他提出质疑,法院的便民利民措施能否更人性化,更能方便人民群众?立案庭能否一次性告知所需材料及份数?能否做好法院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让老百姓少跑“冤枉道儿”?

对此,主持座谈会的魏文斌副院长表示,质疑是推动法院各项工作向前发展的一种力量,我们虚心接受代表们提出的质疑,并针对此类问题立即进行自查与整改,更欢迎大家多提问题。

希望:法官走下法台,多当民间“和事佬”

部分社区街道的工作人员提出,做群众工作、化解基层矛盾同样需要法律专业知识与调解经验技巧,希望法院多到社区街道走访调研,并提供法律咨询及专业指导,多向社区干事传授丰富调解经验。

副院长魏文斌表示,社区街道的综治工作是化解社会基层矛盾的最前沿,是法院“六调联动”工作中的一道重要调解力量,综治工作开展的好坏与法院审判工作息息相关,代表所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以点带面,给法院的整体工作带来新的思考与认识。今后,法院做为维护公平与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将加强与“前沿”阵地的协调配合,加快诉调对接,畅通联系渠道,为辖区和谐稳定发展大局发挥各自的力量。


关闭窗口